调研执行流程

一、界定阶段

包括了解研究需求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、确定调查目标三个主要步骤。

(一)了解研究需求

一般情况,有两种方式确定业务方的调研需求。一是业务方明确地提出调需求;另一种是业务方不能够明确地表达调研需求,针对后一种情况,需要较为深入地了解业务方的背景信息,帮助业务方构建业务方对调研的需求。

(二)明确解决问题

此阶段需要研究人员细致地了解业务方的调研需求,充分利用现有的二手资料并与丰富的专业研究经验相结合。

(三)确定调研目标

调研目标是由界定的调研问题而决定的,是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而明确的最终达到的目的。通常一个具体的调研就是根据调研目标而展开的,一个调研项目,目标可能是一个,也可能是多个。

二、设计阶段

包括设计调查方案、辨别信息类型及可能来源、确定信息收集方法、设计信息及数据获得工具、设计抽样方案、确定样本量、调查进度及费用等主要步骤。

(一)设计调研方案

调研方案的设计实际上是研究方法的选择。调研项目的差异化十分显著,不同业务方面临的调研人体是不同的,研究者一般根据调研项目达到的目标,在探索性研究、描述型研究及因果关系研究三种研究方法中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。

(二)辨别所需信息的类型及可能来源

调研信息从根本上来说分为两类,及原始数据及二手数据。原始数据是通过现场实施后得到的;二手数据则是指已存在的数据,通过案头研究就可以实现研究目的。

(三)确定信息获得方法

一旦调研的数据类型确定之后,就需要明确数据获得的方法。如果调研所需的数据是二手数据,只需要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;如果调研所需的数据是原始数据,则必须通过调研的现场实施,收集所需信息。原始数据收集的方法有一对一深度访谈,小组座谈会,问卷等。

(四)设计数据及信息获得工具(问卷、访谈提纲等)

(五)设计抽样方案及确定样本量(分层抽样、整群抽样、系统抽样等)

设计抽样方案及确定样本量一般是针对定量研究来说的。一项定量研究的抽样设计必须把握三个问题,首先,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总体;其次,规划怎样在样本框中抽出需要的样本;最后要明确研究需要的样本量,即这次调研中需要调查多少调查对象。

三、实施阶段(在正式实施之前,需要和业务方确认调查方案)

包括挑选访问员、培训访问员,运作实施,复核验收等步骤。

现场实施是数据收集过程。大部分现场实施访问是由经过培训的访问员进行,有时研究者也会进行一些难度较大、研究问题较深的访问。在访问过程中,由于访问员、研究者或者受访对象的原因,经常出现非抽样误差,造成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低。任何调查都无法避免非抽样误差,需要现场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方式尽可能空指,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信度。

四、结果形成阶段

(一)数据处理、分析

包括数据的编码、数据录入、数据查错、数据分析等步骤。

首先需要将初始数据录入到计算机,而后进行逻辑检查获得“干净”的数据库,再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。

(二)报告及结果展示

包括撰写报告的摘要、目录、正文及附录等工作。

研究报告是业务方获得调查结果的最主要形式,因而一份好的研究报告既要充分解决业务方在调查初期提出的需求,而且还应适时介入研究人员的专业判断。报告完成后,报告结果的口头陈述是调研项目结果展示的另外一种形式,这种形式需要在报告的基础上行进行内容提炼,并可以图片辅助展示结果。